为什么英国大多数房子都没空调了「为什么英国大多数房子都没空调」

刚来英国生活的人会发现,作为老牌发达国家,英国大多数房子竟然都是没有空调的。
按英国媒体的说法,英国是个“暖气国家”(a country of radiators),但不是“空调国家”。
英国市场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0 19:48:46

刚来英国生活的人会发现,作为老牌发达国家,英国大多数房子竟然都是没有空调的。

按英国媒体的说法,英国是个“暖气国家”(a country of radiators),但不是“空调国家”。

英国市场研究咨询机构英敏特(Mintel)200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英国只有0.5%的住宅是装有空调的。

实际上,不光是英国,欧洲国家整体的空调普及率都不高。

英文社交媒体上,热爱空调的美国人每年都会因为空调和欧洲人争论一番,架势跟南北方甜咸粽之争差不多……

For years, online forums have been filled with comments from British and other European tourists complaining that they are freezing everywhere in the US all year round. Similarly, Americans can never understand how Europeans can survive the heat year after year without any AC.

多年以来,网上一直充斥着英国和其他欧洲游客抱怨:美国一年到头怎么哪儿都这么冷!而美国也从来不能理解,没有空调的欧洲人,这么多年究竟是怎么活下来的。

实际上,英国人不装空调,除了建筑历史等问题,大都是由气候决定的。

英国是典型的岛国,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海洋是天然的温度调节器,成就了英国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虽然英国天气(weather)出了名的多变,但它的气候(climate)相当稳定:全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这么看来,平均18到25摄氏度的夏天也确实不太需要空调。

但近几年来,如果你关注欧洲新闻,不会不知道“热浪”(heat wave)这个词。2019年夏天,英国剑桥的最高温度飙升到了38.7摄氏度,创英国历史新高。

国内高温天,避暑画风大多是这样的↓↓

而英国人的避暑画风,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即便是疫情期间也不例外。

于是常有中国网友疑惑:为什么一定要出门,在家吹空调不好吗?原因相信现在大家也都知道了。

不光是住宅,英国很多地铁也没有空调。

伦敦地铁始建于19世纪50年代,是世界最早的地铁。但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到2018年,伦敦只有四条地铁线路是有空调的(Only four Tube lines on the London Underground feature air conditioning units)。

如果你乘坐在地面上跑的城市轻轨,会发现车窗有时是打开的……

热浪来袭,伦敦部分地铁内温度直逼40摄氏度,车厢内闷热难耐。

还意外地带火了纸扇……

懂得生存之道的当地人,对于哪几条线有空调,基本上都能如数家珍。

因此很多英国媒体说,面对极端天气,英国并没有准备好(ill-prepared)。

美国《连线》杂志也曾写道:

With British commuters wilting in the heat on trains and the London tube and record temperatures recorded in France and Italy in June. When it's 45 degrees Celsius in your house for days, that's no joke - people die.

英国上班族们在地铁里热得打不起精神,法国和意大利的气温也在6月创下纪录。当室内温度能达到45度的时候,热死人真的不是闹着玩的。

确实,据路透社消息,2019年夏天,英国因高温死亡的人数达到2556人。

谷歌搜索数据显示,近十年来,英国人对空调的搜索频次明显上升,尤其是近五年,几乎每个夏天,都达到一个新的峰值。如今,伦敦很多新建的公寓也是装有空调的。

图片来源:谷歌搜索英国2004年至今对“空调”一词搜索的频次变化

所以回到标题的问题,英国人并不是对空调有什么执念,可能只是没想到能有今天。

如今的夏天,是比以往更热了,而这绝不是件好事。欧洲热浪(heat wave)的形成,就与此有关。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今年8月发布的报告(后简称“报告”)写道:

Extreme heat waves expected once every 50 years without any global heating are already happening every decade.

没有全球升温影响的情况下,原本每50年发生一次的极端高温天气现在每10年就有一次。

With 1.5 C warming, these will happen about every 5 years; with 2 C, every 3.5 years; and with 4 C, once every 15 months. More heating also means more disruptions to the monsoon rains on which billions depend for food.

升温1.5摄氏度以后,这样的极端天气大约每5年会出现一次;升温2摄氏度时,每3.5年出现一次;升温4摄氏度时,每15个月出现一次。高温天气增多同时意味着对雨季的影响增多,而全球几十亿人的食物也会受到影响。

人类从来都不是孤岛,极端气候也从不会单独在某一个国家出现:

澳洲山火(wildfire)、美国龙卷风(tornado),今夏河南的洪水(flood),非洲的蝗灾(locust plague)……

报告表示,未来几十年,极端天气将更加频繁,而人类活动(human activity)无疑是气候快速变化的原因。

如今,关注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环保,还是褒义词吗?

但近几年来,环保在西方正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像极了一场近乎疯狂的秀。

环保主义者们身穿荧光马甲,在车道上静坐,愤怒的车主只好使用“暴力”将他们拖向路边……

还有示威者自己把自己吊起来,脚下就是逐渐融化的冰墩……

纽约华尔街,环保主义者身穿红色服装,把假血泼在铜牛上。

还把自己粘在地铁公交上,导致交通堵塞……

2019年夏天的气候示威活动席卷了全球60多个城市,媒体纷纷用伦敦“陷落”,纽约“瘫痪”来报道,数千人被捕……

名人也争先恐后向公众展示自己的环保主张,最近的一次是英国查尔斯王子。

在今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即将在英国召开之际,查尔斯王子透露自己为减少碳排放做出的一系列的努力,其中包括用红酒和奶酪混合物代替汽车燃料。

很快,“查尔斯王子的阿斯顿马丁是用奶酪和红酒跑起来的”(Prince Charles's beloved Aston Martin now runs on wine and cheese)的标题铺遍各大英国媒体的社交媒体版面……

英国《独立报》脸书平台评论:真是浪费红酒和芝士啊。

这番话不出意外地遭到网民“何不食肉糜”的挖苦,吐槽查尔斯王子上流社会不接地气的发言。

全球大热的“环保小英雄”,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近日也在瑞典大秀歌舞,呼吁人们共同应对气候危机,视频在社交媒体上也引起不小的轰动。

这些“抓马”收效如何尚且有待讨论。但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事关全人类,需要全世界拿出方案来,脚踏实地地践行才靠谱。

一个小目标

其实每年,联合国都会召集各国开会,讨论气候问题。

今年的会议将于10月31日在英国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举办,会议名字叫COP26,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26th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中国日报也将在COP26的举办地格拉斯哥出版报纸,前方记者将在一线报道这场关乎人类命运的会议,同时向世界传递中国的立场和主张。

来看段简明扼要的视频介绍↓↓

COP26和今年云南的COP15像是联合国的一对“双胞胎”,云南那场是生物多样性大会(COP Biodiversity),每两年开一次;英国这场是气候大会(COP Climate),每年开一次。

听着可能有些陌生,但2015年开的那次大会的成果你肯定知道,那就是著名的《巴黎气候协定》(the Paris Agreement)。

没错,就是特朗普退群,拜登又重新申请加群的那个协定……

《巴黎协定》提出,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协定还指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

The Agreement´s goal is to limit global warming to well below 2, preferably to 1.5 degrees Celsius, compared to pre-industrial levels. It also says developed countries must spend $100 billion dollars a year in climate finance to help poorer countries by 2020, with a commitment to further finance in the future.

非常具体的目标了。

当时缔结成功,各方面也是皆大欢喜。

但如今《巴黎协定》已达成近6年,有一些细则仍然迟迟没有完成谈判。

比如第六条,涉及全球碳市场机制和合作问题。

2019年的COP上,各国曾就第六条细则进行艰苦谈判,不过还是谈崩了。这些看似细节的技术问题,成为掣肘协定实施的关键。

发达国家那1000亿,也一直没有达成。

因此,《巴黎协定》能不能落实,就看这次谈得怎么样。

有舆论指出,这次大会可能是世界各国气候行动的“最后的良机“(best last chance)。联合国气候高级官员也表示,如果这次会议再谈崩,那留给世界的就只有冲突和骚乱(World conflict and chaos)。

Global security and stability could break down, with migration crises and food shortages bringing conflict and chaos, if countries fail to tack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e UN’s top climate official has warned ahead of the Cop26 climate summit.

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叶民2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说,中方期待COP26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的谈判。

▌有人临时抱佛脚

除了解决《巴黎协定》的遗留问题,COP26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各国就本世纪中叶实现零排放、2030年前加大减排力度和速度做出承诺。

也就是说,各国政要,是不能空手来的。

于是,有人开始临时抱佛脚。

10月26日,距离大会召开还剩仅仅几天,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承诺,表示将致力于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net zero emissions)。

有评论称之为“最后一分钟的冲刺”(last minute dash),像极了寒假快要结束,熬夜补作业的你。

这方面,中国一直是好学生。

在2020年9月,我们就提出了“中国方案”: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我们不但提前给出目标,连具体行动方案都拿出来了。

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Action Plan for Carbon Dioxide Peaking Before 2030),用负责任的行动,把这20年间的行动安排得明明白白。

《巴黎气候协定》还约定,每五年要对协定的进展进行回顾,从2015的签署协定算起,如今正好五年(2020因疫情取消会议)。

不用催,中国连总结都给自己写好了……

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China's Policies and Actions),全面总结了中国实施的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和行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的成效。

环保,是且只能是褒义词,不能因为任何原因变味。

空调救不了极端天气,口号当然也不能。环保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事,不付诸行动的气候目标无异于空中楼阁,任何作秀和推诿,最终都将反噬我们自己。

作者:李雪晴

视频:崔超群

参考:路透社 BBC 卫报 天空新闻 证券时报等

中国日报欧洲分社出品

China Daily精读计划来了!

每天20分钟,

带你学英语,看世界!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