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汉贼吗?

一、回答是否定的
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没有一棵常青树,誰也逃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的历史发展的周期律,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的过程。
东汉延续了195年,历十三帝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4 01:12:48

一、回答是否定的

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没有一棵常青树,誰也逃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的历史发展的周期律,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的过程。

东汉延续了195年,历十三帝,东汉王朝已经土崩瓦解,行将就木 。宦官外戚争权夺利,朝廷腐败无能,黄巾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此时推动时代向前发展的动力,历史的落在新兴力量的肩上,并取而代之,总要新桃换旧符!

曹操就是这个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英雄豪杰,是新兴力量的代表!

二、生平简介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汉相国参之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以下简称《三国志》)。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三国志》。

黄巾起义爆发,任骑都尉,与皇甫嵩等,镇压黄巾军,迁为济南相。好为典军校尉。中平六年(189),起兵讨董卓。在镇压黄巾军中,逐步扩充军力,初平三年(192)旋占据兖州(今山东金乡东北),诱降青州黄巾军三十多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兴办屯田,整训部伍。

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桓贵族,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战败后,他注重休息养生,用人唯才,抑制豪强 ,加强集权,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建安二十一年(216),天子进公爵为魏王。

建安二十二年(217)夏四月,天子命王設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設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三国志》。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葬于高陵。

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 “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三、历史功绩

曹操生前虽非帝王,但是他亲自打下了一片江山,是魏国的奠基者。是枭雄,亦是英雄。

(1)曹操一生,以一归乡校尉起兵时,天下大乱,群雄林立,诸侯割据,东汉其实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到他奉天子以令不臣(毛玠语)时,天子自长安东奔,群臣冻馁死于沟壑,洛阳已成残垣断壁之废墟,汉献帝几与一乞丐无异。

所以曹操要匡扶汉室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简直是凭空扶起一个汉室朝廷。

曹操借汉室之威名,平黄巾,扫群寇,挟天子,平李郭,灭吕布,破袁术,降张绣,破袁绍,定河北,抚关中,灭乌桓。

安定了中国北方,结束了战乱。

曹操起家时不过一郡之地,十几年间,天下十三州,定其九州半,夺得了三分之二之江山。

曹操虽奸诈,但不失为枭雄。历代开国之君,论起家基础与最后成果之悬殊对比,在有生之年能有此文治武功,与曹操媲美者,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2)赤壁战败后,他休息养生,注重用人唯才,知人善任,抑制豪强 ,加强集权,兴屯田,修水利,抑兼并,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改革赋税制度 ,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范文澜《中国通史》)载:作为一个政治家,曹操创立魏国,对东汉的黑暗统治和豪强大混斗说来,显示出社会开始有稳定的趋势。他废除两汉租赋制度…。严禁豪强兼并,并禁止豪强逼迫下户贫弱代出租赋。对农民是有益的。

推行屯田制,招募无地或无牛畜的农民,在各级典农官统帅下耕种官田。屯田以外,曹操还督促荒田的开垦。大抵建安末年,上等地已经逐步开垦起来了。曹操下令:损坏田麦者处死。于是就出现了‘’割发代首‘’之传说。

配合着这个重农方针,他提倡节俭,严禁厚葬和淫祀,建立起国家的法纪。大体来说,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 ,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向回复的方向发展。

(3)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军事家,其身经百战,迭经风险,往往亲临阵前,创造出如下邳之战(破吕布)、寿春之战(破袁术)、官渡之战(破袁绍)、柳城之战(斩蹋顿)、关中之战(破马超、降韩遂)、汉中之战(降张鲁)等经典战例。

他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又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其父子三人乃是建安风骨的杰出代表。

他能将政治远见和文学修养齐收怀中。

他善诗歌、散文,今存诗二十余首,较完整的散文四十余篇,其中《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气势雄浑、悲凉慷慨,气魄雄豪;散文亦清俊洒脱如行云流水,皆为后世传颂。

四、愿为周文王

魏王曹操已位极人臣,面对称帝的诱惑已近在咫尺,但曹操却没有再跨进一步。

称帝最大的挑战就是自己的权利欲望,所以曹操非常清楚,不能慕虚名而处实祸。

(1)据《三国志》载:219年,孙权上书曹操俯首称臣,表示愿尊奉曹操为帝。曹操当即识破了孙权的阴谋诡计,他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

曹操作为一个大政治家,其一生以匡扶天下为己任。正像他所说: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仅此而已。不忘初心,岂能称帝?实际上,不称帝这也是曹操的高明之处,曹操清楚的认识到,只有高举汉献帝这杆大棋,挟天子以令诸侯,凭曹魏的实力,谁也奈何不得。曹操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军政、生杀大权在握,只是无皇帝之虚名而已!何况天下大势,吴蜀只占四洲之地,而曹魏占九州之地,满朝文武多是其心腹亲信,一呼百应,篡权称帝易如反掌,所以说他并不愿意背负篡汉的恶名。

(2)大臣陈群、大将夏侯惇等人也劝曹操不要犹豫,早正大位,曹操只回了一句饶有深意的话:“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矣。”

曹操目光如炬,他非常清楚称帝之举,是大逆不道之事,在外有吴蜀之患,内有顽固士族势力抵制,势必成为千夫所指。作为一位十分有为的政治家,曹操是绝对不做这样蠢事的。210年,献帝封给曹操10万人口作 为魏国封国人口,曹操拒绝了,写下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说他曾经的志向是为国家讨贼立功,期待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死的时候,墓碑上题写“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吾愿足矣。明确地表明自己并无代汉之意。

曹操深知物极必反的道理,不想把事情做绝,而要留有余地。所以他说:‘’苟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至于儿子曹丕怎么做,那是曹丕的事。历史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所以曹操把能否称帝之题留给了儿子曹丕来解了。 

四、历史评价

很多历史名人给予曹操高度肯定和评价。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的。

毛主席在点评《二十四史》时说“曹操是一个英雄,他统一了北方,结束了贵族豪强争霸的局面,维护了中原农业的正常生产……“曹操诗歌雄浑大气,慷慨激昂,刚健清新,不愧为一个胸怀大略,有勇有谋的政治家、军事家”。

范文澜: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和发展。

《三国志》载:(许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资治通鉴•魏纪》载: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

结束语:《三国志》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洲,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魏武东征西讨,逐鹿中原,建不朽之功业,其一生叱咤风云、戎马倥偬,纵横天下,他是胸怀若谷,鞭挞宇内,眼里只有沧海横流的英雄豪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